嘉兴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协会

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嘉兴市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协会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责任主体不明、标准体系不完善,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进程蹒跚起步


发布时间:2022-3-31 10:48:32   文章来源:友绿智库   浏览:[  ]

   当前房地产行业仍面临下行压力、房企债务违约事件不断,市场信心复苏仍需时日。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可以预计在未来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双碳目标都将是我国重要政策导向。

 

   友绿智库通过对75家典型房地产企业的调研走访、企业碳排放数据及绿色建筑数据的研究、建筑碳中和技术成熟度分析、建筑碳中和标准体系梳理、发现如果以实现碳中和为100来衡量,目前房地产建筑业的碳中和指数仅为43.5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快推进房地产建筑业碳排放相关标准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碳管理水平,提升行业企业参与碳减排积极性,记录房地产建筑业走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进程,由友绿智库主办的2021年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指数暨2021年度《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发布会于2022年1月12日正式召开。

 

 

 

   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鹏博士以《建筑碳中和政策、技术及市场》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黄博士认为,房地产建筑业的碳中和需要政策、标准、技术、市场和企业五大支柱共同发力;目前,我国建筑房地产业、建筑业碳中和尚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当前城乡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完备度仍有不足,需要明确企业减排责任主体;其次标准完备度不足,碳排放核算方法、信息披露、抵消机制相关标准亟待统一;再次技术成熟度不高,缺乏权威的公共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平台,部分材料缺碳排放因子;市场健全度很差,建筑运行阶段碳市场交易机制亟待建立;最后企业碳管理能力较弱,U50房地产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

 

 

 

   黄博士随后分析了建筑碳排放的八大特征:总量大、强度大、先导性、运行阶段占比高、间接碳排放占比高、碳管理需跨部门协同、碳排放责任主体分散、碳排放与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目前主要的七种建筑碳中和技术路径选择低碳建材,降低建筑隐含碳;采用装配式建造,降低建筑隐含碳;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提倡建筑产能,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电气化让用能终端为实现建筑脱碳准备就绪;智慧运维;产品碳足迹信息披露。

 

   黄博士还介绍了已有的零碳建筑和零碳社区案例,并分析了我国建筑部分碳交易市场的潜在规模。以写字楼市场为例,2020年末,我国主要城市甲级写字楼6525万平米,如在单位面积年能耗120kWh/m2·a的基础上,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到平均年能耗81kWh/m2·a,我国甲级写字楼碳减排的收入规模可达671亿元人民币。

 

   作为参照,美国商业房地产行业的减排收入估计每年高达28.6亿美元(182亿元人民币);资本化价值为357.5亿美元(2275亿元人民币)。

 

 

   友绿智库分析师郭胜分享了《建筑碳中和政策走势分析》。友绿智库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时代的新主题,1+N政策正在逐步落实。

 

 

   城乡建设领域方面,目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大主要政策支持方向分别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城市更新,政策支持重点正从绿色建筑向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转移

 

   截至2020年底 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了66.45亿平方米。目前已经有七大省份要求2022年实现绿建全覆盖(100%),预计2022年全国平均绿建覆盖率78%。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5年需实现各省市绿建100%覆盖。

 

   房地产建筑业事实上已有部分地区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建筑碳排放管理渐趋严格。武汉在全国首个提出推动建筑行业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其次是雄安。北京、上海和深圳对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商业建筑的碳排放有限额规定。

 

   2022年4月1日起,《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生效,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但是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责任主体有待明确。

 

 

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李丹分享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李丹表示,正确计算建筑碳排放有4个重要意义:首先是可以合理计算建筑减排量,建立建筑减排量计量方法学的基础;其次正确计算建筑碳排放是计量和统计企业碳排放量的基础,让家庭和企业碳中和更加可信;第三可以明确建筑碳排放主体和合理分配建筑减排责任;最后正确计算建筑碳排放是建筑领域开展碳交易的基础。

 

   李丹认为,当前建筑碳排放计算存在的五个问题:各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因子数据过老,更新慢;采用错误的电力碳排放因子(该问题非常普遍);部分材料的排放因子依然不明确;房企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差异巨大,显示计算标准不统一;当前国标对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有待完善。

 

   活动最后,黄俊鹏博士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建筑碳中和技术路径和市场机制给出了让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碳中和成为建筑碳中和的责任主体;积极开展企业碳盘查;建立建筑运维端碳市场机制;创建低碳地产联盟,加强跨行业的协同;编制企业碳中和评价标准等十大建议。

分享到: